社區團購:半年融資近20億,哪些凍品適合搭上這趟車 ?
今年六月以來,國內某知名牛排廠家便開始與多個社群團購品牌合作,每次開團均都能賣掉2000多片牛排,銷量斐然。
截至目前,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已有近13家大型社區團購平臺共融資近20億元。百團大戰,戰火已燃,作為新零售賽道上的又一強勢渠道,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站上新風口。
“凍品和水果是我們最為核心的兩大品類,至關重要!”新近獲得1個億融資的知名團購品牌十薈團城市經理陳浩在接受冷食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
8月以來,這股風有點猛
▼
以社區為基點,以微信群、小程序、拼團等為工具,落地配+自提點為主要形式的社區團購在2018年的8月突然火了起來。
為什么在8月迅速竄火?因為資本認可并進入了。
8月前后,十薈團、你我您、食享會、鄰鄰壹、考拉競選、蟲媽鄰里團、天鮮配、小美鮮生陸續獲得資本青睞。誼品生鮮獲得今日資本2.4億A輪融資,十薈團獲得知名真格基金、啟明創投、愉悅資本、有好東西1億元聯合投資。
無獨有偶,9月之后,巨頭開始陸續入場,美團、美菜、拼多多、云集等大玩家進入。有騰訊背景的每日一淘社交電商通過每日一淘一起拼開始搶食蛋糕。社區、社區KOL、爆品、社群開始成為了行業熱詞。
有業內人士表示,理論上社群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一陣風抑或長遠趨勢?
▼
門檻低、無押款、落地c端等,使得社區團購像曾經的“百團大戰”一樣如火如荼,長沙、南京等城市競爭尤其激烈。無論是草根還是大咖,亦或是線上巨頭,2018年大家都蜂擁而至。社區團購究竟是一陣風,還是意味著本就是長遠趨勢?
對此,以團購工具切入此市場的訂單兔創始人連杰認為,社區團購是流通商業的成本側改革,這意味著影響將是長期的。
他解釋道,在家用車系列上增加越野車,這屬于需求側改革,即對存量需求進行替代,但畢昇的活字印刷書讓千萬人買的起書,則屬于供給側改革,影響深遠。
相較于線下店和電商平臺,社區團購商品展示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資金成本低,主要環節的“三低”在他看來,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從而大幅降低了商品售價,把實惠還給了消費者。
存量替代、更多人受益,決定了社區團購的市場機會和必要性,當然剛剛起步的它目前仍處于發展早期。連杰認為,只有當大多數線下店都擁有了社群團購之后,增速才會穩定下來,所以目前社區團購仍在快速發展中,這股風才剛剛吹起。
生鮮引流,凍品等標品盈利
▼
以社區為單元,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社區團購,最直接的消費需求就是諸如生鮮水果類的高頻、剛需等產品,但隨后新奇特、品類諸多的凍品、標品是擴展品類的必須。
總之,做“熟人生意”的團長,最終要用一站式購物滿足消費者需求。
據悉,牛排、厄瓜多爾蝦、速凍面點、米漢堡等家庭渠道產品成為了社區團購的主力,便捷、安全、好吃、品質是這個渠道對產品的主要訴求,價格敏感度并不高。
但和常規電商平臺相比,社區團購在產品銷售上更為注重“推薦”二字,不難理解,在天貓上,消費者想購買哪個產品,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橫向比對,選擇購買。而在社區團購渠道,均是首先由團長完成對商品的推送動作,比如拼團接龍鏈接等。
在業內人士來看,社區團購開啟了推薦引擎的購物方式。
因為流量是事先準備好的,所以每一個產品拼的是“推薦轉化率”,這其中,采購經理是否足夠對消費者了解、選品是否精準、產品價值描述是否到位、團品間的組合搭配,都是決定推薦轉化率的重要因素。
總之,曾經以京東、天貓,甚至以入駐商家等平臺為中心的話語權在遭受挑戰,而諸如社區團購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在陸續崛起。
這其中的顧客不再簡單被平臺稱之為“流量”,而是真真切切活躍在微信群或小區里的鄰里朋友,他們有更真實、立體的需求,商家需要研究他們的喜好并滿足。
用某位業內人士的話說,這是一個有溫度的渠道。